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 |
|
日期:2018-09-23 13:53:26
点击次数: |
|

我们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,有数据显示,2017年泰州市常住人口中,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7.43%。很多家庭里一对夫妻要同时照料至少四个老人,让老人们晚年生活幸福,是所有子女的心愿,而如何让孩子不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操心,也是很多老人的最大心愿。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,究竟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?近日记者就此走访了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。 沈桂兰是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,主管中心老年工作。平日里她大部分时间不在办公室,而是泡在老人住的霞光苑,和那里的162名老人朝夕相处。 9月19日一早,80岁的冯可嘉找到沈桂兰,她身体硬朗,又好动闲不下来,想每天到中心大院外面的小路上遛遛弯。按照规定,老人们外出需在门卫处登记,领取智能手环,一旦跌倒能及时发出警报。冯可嘉嫌一趟趟都要登记太麻烦了,想免去这一步骤。沈桂兰也不回绝,顺着老人的心意做了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,最终获得认可。 冯可嘉是市区一名退休高级教师,2017年1月正式入住中心。瞧着她如今的精神面貌,谁都想不到当初她可是极不情愿在这住的。 “2016年过来匆忙看了一趟,以为老人们就是等吃饭、等睡觉,这样的日子我可过不下去。”当时老伴去世不久,冯可嘉一个人在家的日子也很难过,她虽然应付家务活不在话下,但相伴几十年陪着说话的人没了,对她的情绪影响相当大。 在几位老伙伴的慢慢渗透下,2017年1月冯可嘉来到中心试住。“我们给每一位老人7至15天的试住期,看得出来当时她即便住下了,内心还是排斥的。”沈桂兰回忆说,后面有一段时间,冯可嘉不太愿意跟其他人接触,渐渐了解福利中心的养老工作、参与各项活动后,才打开心扉。她原本就是开朗、爱动的个性,入住一年多,很快就结交了不少好朋友。 冯可嘉身板笔直、声音洪亮,曾经长期在泰州市老干部艺术团合唱团表演。去年中心成立老年委,她成功入选,被定为文体委员,专门负责歌唱活动,每个周一、周四的下午组织老人们唱歌,逢年过节有活动的话,她还要安排节目,忙得不亦乐乎。 今年5月4日是冯可嘉的80岁生日,沈桂兰原本计划由工作人员为她安排一次庆祝活动。结果消息不胫而走,王奶奶、刘奶奶、沈奶奶等接二连三来报名,自告奋勇要为她准备鲜花、水果、鸭子、牛肉等。聚会上,一群老姐妹给寿星献花,她们吃着工作人员准备的蛋糕、长寿面,全程乐得合不拢嘴。冯可嘉由衷感慨:“仿佛回到了大学校园,寻回了那段难忘的愉快记忆。” 不光自己住着舒心,她还在老朋友来访或平时电话联络的过程中,不断向大家介绍在这边养老真是太好了,有天伦乐也有朝夕情,享受着被温暖对待。 老人们都称这里是“家” 和沈桂兰唠了一会儿,冯可嘉想起来衣服还没晾,赶忙回去了,让沈主任有空去她“家”坐坐。记者采访的过程中,不断有老人来找,都是些琐碎事,老人之间在所难免会碰到的。交谈中,他们都将自己住的那间屋子称之为“家”,走时说“回家了”。问题一时没解决的,便让沈主任闲时再去他们“家”。 一间屋子十来个平方米,有卧室、淋浴间和洗漱间,家具、电器齐全。老人可以选择住两个人合的标准间,或者单人间。从过道里走过去,一间间屋子乍看之下跟大学里的学生宿舍差不多,但你若细细观察,老人们布置得井井有条,各有特色,打造着供他们朝夕相处的温馨之家。 79岁的卢玉铭一个人住,她是一名退休教师,2010年3月入住,是这里最早的一批老人。她屋里电视柜旁的桌子上摆放了两张照片:一张是她年轻时拍的,头发乌黑,还有一张是她前两年在中心大院里拍的。尽管背景不同,面貌也发生了改变,但照片上的她都是笑盈盈的,如今生活中亦是如此。 “很庆幸当初做了对的决定。”卢玉铭说,她经历了一次中风,虽然逐渐康复了,但当时儿子没退休要上班,儿媳又帮忙带第四代,于是她主动提出住养老院,“他们不同意,费用都缴完了,还只给我带了一两套换洗衣服,意思是住不习惯就回家。结果我一住就是这么多年,饭菜合口、生活起居有人照料,有大把的时间和一群老人玩,兴致来了给大家唱唱戏,还代表中心出去表演过,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,过得很舒心。” 卢玉铭入住那会儿,中心只有20多位老人,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2位。中心的环境更加适老化,硬件、软件设置一年比一年提高。就拿最近的来说,以前淋浴间装的是太阳能热水器,老人们洗澡要看天气,去年改造采用空气能,24小时有热水,同时增设无障碍设施和浴霸,更加适合老年人。 这里有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,每位员工都要经过岗前、岗中培训,月月有培训、每个季度还组织考核。就拿如何给老人移位来说,这里称为移位照料,细分了很多类别,比如座椅到轮椅、到卫生间、到洗澡等,如何借力使力,都有一番技巧。作为全市唯一的养老护理员高级技师,沈桂兰倾注了大量精力保证专业照料队伍的建立与完善,他们是老人的“朋友”,是“亲人”,更是善良、真诚的守护者。 医养融合住着更安心了 “半年前,我是躺着进来的,腰痛、骨头痛、卧床不起,要不是来到这儿,我不敢想自己还能站起来。”80岁的陈如桂老家在盐城,唯一的儿子在泰州工作,他由于胸腰椎疼痛,站立困难,长期卧床休息,生活起居均由老伴照应。2018年1月,他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当地住院,儿子、儿媳两地跑,急坏了。出院没多久,他们就来到了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。 入住后的五个多月里,由专业康复技师采用中频理疗仪器为陈如桂开展了康复理疗,每天40分钟不间断,再辅以中医推拿和药物治疗。到2018年5月,老人已经可以自行站立了,搀扶下还能走几步,疼痛大有改善。 陈如桂身体好了,他的老伴也轻松不少。过去在老家都是她一个人照顾卧床不起的病人,入住中心后,两人的饮食起居有专人负责,医护人员帮老伴康复之余,她只需配合做些基本的日常护理即可,儿子儿媳也放心了。 “如今他们请假回老家了,当初是躺着离家的,现在能走着回去,别提多高兴了,给乡下亲戚朋友炫耀炫耀。”沈桂兰介绍,2017年1月,中心与中医院合作成立泰州市中医院福利中心分院,利用中医药在老年人康复、慢性病调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,为老人们提供专业、持续的医疗护理,推进医养融合,实现“以医助养,以养带医,医养结合”的一体化模式。老人们既可以享受舒心的养老服务,还能得到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。 在泰州市中医院福利中心分院,老人看病不用出门、抽血化验不用出门、刷卡拿药不用出门、康复理疗也不用出门。如若需要门诊、住院治疗的话,还享受优先权,回访服务也有优先。专业的医护人员、康复技师入驻,设立中医治疗室,指导老人使用康复器材,为老人提供针灸推拿、中药足浴等中医养生保健。为老人治疗的同时,他们还专门记录每位老人的疾病史,以便后续进行诊治。这里正逐步实现着老有所医、老有所居,和老有所养,老人们住得舒服、幸福,他们的家人也能安心工作和生活。 |
|
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】 |
|
 |
|
除非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,或者授权泰州日报网独家发布的文章外,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本站及论坛网友的原创文章,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。文章版权归泰州日报网和原作者共有。 |
 |
|
|
|
|
|